五一假期,在安徽黃山“猴子觀海”景點,小學生吳同學帶著二年級課本,展示《黃山奇石》一文。吳同學說,終于見識到課文里的風景了。
多年前被收錄進小學語文教材的《黃山奇石》,曾是幾代人的記憶。十幾年過去了,許多人還記得小時候背誦的“猴子觀海”“仙人指路”。而吳同學帶著課本游黃山,言稱“見識到課文里的東西”,這無疑是“跟著課本去旅游”的一個生動實踐。
“課本游”或“跟著課本去旅游”,是一種將書本知識與實地旅游相結合的教育活動,旨在通過實地探訪課本中描述的地點,讓參與者親身體驗課本中的歷史文化和自然景觀,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。這種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,也能夠促進教育與旅游融合。
值得注意的是,“跟著課本去旅游”近年來已經成為假日出游的一個“新玩法”,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帶娃“跟著課本去旅游”。中小學課本中描繪的迷人場景,展現著祖國各地富有特色的文旅資源。如今,一段段課本中的文字,正成為學生腳下丈量的“現實”。
“課本游”等特色文旅產品也成為深受歡迎的親子游產品。家長和孩子一起,跟著課本中的事件、景色選擇出行地點,實地感受課本中的文化背景和歷史典故。不少出現在中小學課本中的景點、歷史名人故鄉,假期里便成為“課本游”的熱門文旅資源,這讓學生受益匪淺,也讓旅游成為“寓教于樂”的重要途徑。
開發“課本游”具有諸多積極意義,既有利于孩子們鞏固學科知識,放松身心,又有助于學生們跳出課堂,領略大千世界的美好。
“課本游”的最大特色是將多學科結合,以旅游為主題,將文化、歷史、地理等串聯起來。這種在游玩形式上進行創新,是旅游需求升級換代的生動體現。此外,課本游和親子游相結合的特點,更有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傳播。
總之,讓“課本游”成為“行走的課堂”,可以使“知行合一”更有效,讓假日旅游更有意義。(劉天放)
轉自:中國旅游報
返回產經網首頁 >>